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反思-初中九年級語文!《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的作者是雨果。維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作家。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下面給大家介紹《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反思-初中八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訓練大匯總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反思-初中八年級語文
在構思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曾顯得很是茫然,課文的內容要孩子來理解,是難的;要把朗讀貫徹下去,又不能使教學內容單調,是難的;雨果的血是沸騰的,在教學中要讓我們的孩子走進他澎湃的激情,或者至少有那么一點共鳴,是難的。教學的切入點放在哪里恰當呢?這期間我反復做兩件事,一是一遍遍地讀課文,一是找演講方面的影視片斷觀看。通過讀,我意識到文中的“一邊有同時代人和后代人的歡呼和贊美,另一邊有對他懷有深仇大恨的舊時代洋洋得意的噓叫和仇恨”一句可以作為文眼來對等。我覺得這兩句中的感情“贊美”與“仇恨”正是雨果發(fā)表演講時的真實心情:對伏爾泰的贊美和對專制、野蠻、戰(zhàn)爭的仇恨。而欣賞演講影視的結果使我感悟到在演講人的感情是完全可以通過動作、表情和語音、語調、語氣表現(xiàn)出來的。講授本文的切入點就因此找到了。
課堂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對部分孩子不能解決的難題,我采用了存疑的方式,通過設置更多疑問的辦法予以放棄。這實際上是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我深信等到適宜的時候它就會長出芽來,開出花來的。學會放棄其實也是一種教學智慧。
我還應該感謝那個提為什么不喊“伏爾泰萬歲”問題的孩子,這是我根本沒有考慮的問題,這橫來的一杠不僅進一步激起了孩子思考問題的興趣,活躍了課堂,而且簡化了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上課的流程即有波瀾又很經(jīng)濟。相信孩子的智慧,他們會給我們許多的欣喜。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試題:《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反思.rar |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反思-初中八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