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2.織網串珠、梳理架構
世界歷史就像一張縱橫交錯的網,它以對當時及后來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為絲,以對人類自身和未來發(fā)展起關鍵作用的歷史人物為珠,并通過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之間千絲萬縷的縱橫聯(lián)系,進而形成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脈絡。如果我們能對其進行合理的歸納梳理,將大量零散的歷史信息經過選擇織網串珠有效運用,就能形成條理清晰的知識網絡,一定會有助于我們建構起相對完整的初中世界歷史知識的總體架構,進而我們的學習效率。我們以本學期學習的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板塊為例:世界近代史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萌生、確立、發(fā)展和演變(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演變)的歷史。在新航路開辟、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yè)革命和先進次世界大戰(zhàn)等近20多個重大歷史事件的絲線上,就串有達芬奇、哥倫布、瓦特、馬克思、林肯和達爾文等約30多顆交相輝映的明珠。而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重要的歷史人物涉及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科技、藝術等各個領域。
3.易思善疑、觀察聯(lián)系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古希臘著名科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認為: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勤于思考,勇于質疑、善于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而疑是思維的開端,更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因此,同學們在歷史學習中,只要真正的有所思、有所疑,就會不斷生成新問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比如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一目時,我們可以思考下列問題來活躍自己的歷史思維:新航路指的是什么?是由什么人在什么時間開辟出來的?哪些條件使新航路的開辟成為可能?新航路的開辟有什么重大的影響?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便會對新航路的開辟史實有一個概要的了解。然后同學們可以接著提出下列質疑:當時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新航路能開辟出來嗎?新航路的開辟縮短了世界之間的距離,密切了東西方的聯(lián)系,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但有沒有消極的影響?哥倫布和麥哲倫是偉大的航海家還是殖民者?我國早在新航路開辟前的半個多世紀,就有鄭和下西洋這一航海史上的壯舉,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認識?既然鄭和下西洋較之哥倫布等的航海冒險活動有著時間早、規(guī)模大、航程遠這樣三個特點,那么為什么在整個世界歷史上,鄭和下西洋反而沒有新航路開辟的地位顯要呢?這樣的質疑可以增強我們的歷史思維能力。但我們在學習中必須處理好思和疑的關系,疑而不思,勢必疑而不解。只有三思而后疑,才能豁然開朗。
歷史教材中歷史信息的承載方式主要有文字、圖表等。文字通過閱讀可以讓我們思接千載,而圖表這種形象化的文字卻能讓我們視通萬里。圖表是文字的補充和拓展,它和文字一樣都是歷史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學科的特色之一。圖表雖是無言之文,但我們觀察其細微之處和整體面貌,就可以獲得有價值的連文字都無法表述得到的知識信息。如我們在學習日本明治維新一目時,書中有這樣一幅圖片《明治初期的小學課堂》,同學們可在下列方面進行觀察──時間、地點、人物、服飾打扮、主題等,這樣可從中獲得如下歷史信息:此幅圖畫再現(xiàn)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對教育的重視和改革的情境建立了新式學校,有統(tǒng)一的學制,老師服飾打扮西化,體現(xiàn)當時政府提倡學習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這些信息充分說明當時的日本非常重視教育的發(fā)展;歷史事件之間都有著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和承前啟后的關系。因此,尋找歷史事物之間的縱橫聯(lián)系,把兩個或多個相近的歷史事件放在特定條件下加以聯(lián)系比較,在今后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如: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什么成功了,而中國的戊戌變法為什么失敗了?從二者的不同結局中你會悟出哪些道理?;在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打擊下的歐美各國,為什么德國和美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為什么前者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成為戰(zhàn)爭的策源地,后者卻以改革尋求出路?美國立國至今不過200多年,為什么發(fā)展飛速,短期內躍進到今天的霸主地位?這樣的聯(lián)系比較可以使我們從時空角度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4.神入歷史,理解巧記
所謂神入,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已深入其中,達到物我交融的境地。把這種方法借用到我們的歷史學習之中,可以使我們置身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就像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體驗歷史人物當時的心境,進而更深入的去感悟、理解和認知歷史。例如:如果我是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為什么要發(fā)明電燈?我經歷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之后,我是怎樣成功的?我除了給人類帶來光明之外,我還能給世人帶來什么?我為什么在別人說我是天才時要感慨地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等。同學們在穿過時空隧道神入歷史情境的體驗中,可以更好的體味愛迪生的創(chuàng)新求索精神以及給人類帶來光明時的幸福與快樂。并獲得學習情趣,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
歷史本身就是一種人類的記憶。所以,歷史學習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由感知到積累并理解歷史的過程。記憶歷史是我們學好歷史的前提條件?晌野l(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們對記憶歷史知識往往比較頭疼,大多在死記硬背中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老師認為,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它可以讓我們在靈活巧記中輕松達到學習的目標,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并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三、世界歷史學習建議
同學們從我上述的介紹中,應該充分認識了世界歷史學習的重要價值,也一定掌握了一些歷史學科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這些定會有助于我們今后更好的學習歷史。但歷史學科作為中考的可能會考科目越來越引起同學們的重視。特別是近幾年的中診斷題不僅從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方位對同學們進行考察,而且試題選題也和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試題命制不僅具有探究開放、綜合創(chuàng)新等特點,而且題型更加靈活新穎多樣,診斷范圍也不斷擴大,不僅局限于我們九年級學習的世界歷史內容,還包括我們七、八年學習的中國歷史范疇。這些變化無形當中增加了我們初三階段歷史學習的難度。而以往同學們在準備中,也出現(xiàn)一些如對歷史知識積累不夠,缺乏活學活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生活實際和社會現(xiàn)實問題缺乏關注,在審題、書寫、語言表述、歷史術語等學科基本診斷能力方面的一些問題。那么,我們在歷史學習和準備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吃透教材,在理解基礎上記憶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習重點,把握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程,在記憶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努力做到課本在手,知識牢記于心。切記不要考什么就記什么。
2.歷史教材只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中介,我們還應該通過課外讀物、影視媒體、當?shù)貧v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多方途徑涉獵、選擇和運用有效歷史信息,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學和與同學們的互助合作探究學習體驗過程來豐富我們的歷史閱歷,拓寬我們的歷史思維和眼界。
3.從歷史、綜合、人文、開放等視角審視歷史,并尊重和欣賞人類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明遺產。能理解、解釋和處理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些歷史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從歷史已有的經驗和教訓中汲取歷史智慧,并活學活用到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xiàn)實之中,以此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我們未來的生存和發(fā)展能力。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4.學習著力點:關注教材中的導入框,特別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詞語和觀點。如人類早期文明、文明的矛盾與碰撞等;關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特別要關注文中觀點引發(fā)的認識和思考。如亞非地區(qū)大河流域產生的古代文明可以得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認識;關注歷史與現(xiàn)實社會的結合點,如文明對人類發(fā)展的影響,以人為本的觀點,文藝復興、科技革命對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各國改革對教育的重視,戰(zhàn)爭的后果及殘酷性,對一些有影響國家的重視,中俄友好年等;關注教材中的動腦筋、練一練和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等;加強中外史實的聯(lián)系,認識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我國的甲骨文字與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巴比倫的楔型文字的對比,我國的儒家、道家學說與世界三大宗教對比,中日改革對比,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對比等。
5.掌握一定的審題、解題等診斷技巧。如何審題?概括的說就是細心閱讀,深刻理解,開拓思路,反復推敲。重點放在審題型、審范圍、審重點及審字詞標點等。如何解題?我們可以采取分析法、篩選法、頭尾判斷法等。比如材料解析題的解題要求:
先進步,認真閱讀,正確理解。通過閱讀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內容,字斟句酌,正確理解。
第二步,注意關鍵詞語,確定時間地點。根據(jù)史料總體和關鍵詞語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時間、地點。確定時間和地點是解題的先決條件。
第三步,歸納概括,精練準確。解答史料題,我們應該用簡明的學科語言歸納和概括出一個基本觀點出來。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