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2018-2019北京昌平區(qū)高三期中診斷歷史試題答案解析!昌平區(qū)期中診斷結束了,同學們考的怎么樣?還記得歷史考了哪些題嗎?智康1對1高中教育頻道助力2018-2019年期中診斷。下面是2018-2019北京昌平區(qū)高三期中診斷歷史試題答案解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暫未公布
2018-2019北京昌平區(qū)高三期中診斷歷史試題答案解析暫時沒有出來,我們會在診斷結束后馬上更新,請及時關注!
2019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復習:新思想的萌發(fā)與維新思想
1. 新思潮的萌發(fā)——開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
、倭謩t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先進人。編譯《各國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戰(zhàn)艦。
②魏源:代表作《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2)核心內容: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3)目的:重新認識世界,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4)影響:
(1)積極影響:新思想的較主要功績在于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使人們開始關注世界形勢,探索救國之路,形成了社會思潮,成為中國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極影響: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提出的學習西方的主張,體現(xiàn)了階級局限性,不敢觸及封建制度,其活動的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不可能使中國真正強盛起來。
2.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含義:“中學為體”——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西學為用”——采用西方資本主義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國家的具體措施,舉辦洋務新政來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2)實踐:洋務運動。
(3)實質:在不觸動清王朝君主專制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達到鞏固清王朝統(tǒng)治的目的。
(4)影響:為中國近代工業(yè)奠定了初步基礎,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先進步,促進了西學在中國的傳播。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的迷夢徹底破滅。“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3、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
(1)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打著孔子的旗號來宣傳維新變法理論,即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起來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2)成因:康有為的出身、經歷、地位,尤其是他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在向西方尋求真理、構筑其維新思想體系時,必將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當時的具體國情,了解中國傳統(tǒng)思想之深厚、影響之深遠,如果完全背離傳統(tǒng),必將造成巨大的阻力。而資產階級的軟弱與保守,決定了他還不可能打出自己的鮮明旗幟。希望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為維新變法尋找歷史根據。
4、康梁維新思想與早期維新思想的關系
(1)繼承:早期維新思想是康梁維新思想的基礎。二者都主張變法,經濟上發(fā)展資本主義,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文化上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
(2)發(fā)展:早期維新思想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沒有與實踐相結合。康梁維新思想提供了具體的改革方案,使變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論。而且,與挽救民族危機相結合,發(fā)展成為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
5、比較維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異同
(1)相同點:①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②向西方學習,發(fā)展資本主義。③挽救民族危亡。
(2)不同點:①方式:維新思想主張通過改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而民主革命思想則主張通過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專政。②政體:維新思想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而民主革命思想則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
6. 比較19世紀60~90年代與19世紀末的西學東漸的不同
7.從四大方面深刻認識中國近代化的內涵
經濟近代化
(1)鴉片戰(zhàn)爭后,各通商口岸受外國商品的沖擊,自然經濟開始逐漸解體,中國經濟呈現(xiàn)出半封建化趨勢。
(2)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中國出現(xiàn)采用大機器生產的近代工業(yè)企業(yè)。
(3)19世紀60~7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4)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fā)展。
(5)一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短暫的春天”。
政治近代化
維新變法運動倡導君主立憲制,邁出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先進步;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政治民主化進程加快;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獨立的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中國近代的政治民主化歷程艱難、曲折、復雜。
思想近代化
(1)“西學東漸”貫穿始終,以救亡圖存為主旋律。
(2)在發(fā)展階段上,經歷了由技術到制度再到思想觀念,不斷深化的發(fā)展過程。
(3)在內容上,經歷了由學習資產階級學說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轉變。
(4)在對待方式和實踐效果上,經歷了由照抄照搬導致失敗到與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相結合而取得勝利的轉變。
社會生活近代化
在西方思想影響和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下,中國的社會生活由沿海到內地、由通商口岸到農村城鎮(zhèn)逐漸發(fā)生變化。近代水陸交通從無到有;文化載體、通訊和信息傳播手段不斷豐富;風俗禮儀逐漸西化;結辮、纏足陋習逐漸革除。
小編推薦:
2018-2019北京昌平區(qū)高三期中診斷試題答案解析匯總
2018-2019北京各區(qū)高三期中診斷試題答案解析匯總
2018-2019北京朝陽區(qū)高三期中診斷試題答案解析匯總
愛智康小編為大家?guī)淼?strong>2018-2019北京昌平區(qū)高三期中診斷歷史試題答案解析就介紹到這里,希望能對有需要的同學們提供幫助。如有疑問,歡迎撥打免費咨詢電話:!同學們診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