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初中輔導 > 初中語文 > 正文
內(nèi)容頁banner-一對一體驗

《夜》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

2016-12-06 14:32:06  來源:愛智康

  《夜》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夜》的作者是葉賽寧。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1914年發(fā)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jié)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先進部詩集《亡靈節(jié)》。下面給大家介紹《夜》問題探究-初中八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上冊先進單元《夜》訓練大匯總


  《夜》問題探究-初中八年級語文


  1、《夜》這首詩歌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詩人葉賽寧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純?nèi)焕L景中,滲透著生命的底蘊,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2、《蟈蟈與蛐蛐》這首詩,是怎樣描寫盛夏的蟈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樣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的?如何理解“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這句詩的含義?


  這道思功課意在引導孩子注意在朗讀中體會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了解作者的構(gòu)思,并把握全詩的主旨。


  詩歌在描寫中,注重氛圍的營造,通過襯托的手法來寫蟈蟈和蛐蛐。如“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可喜的草叢”,這些景物描寫展現(xiàn)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


  二者的聯(lián)系在于,詩人把蟈蟈和蛐蛐都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美好。在詩的結(jié)尾:“人們感到那聲音/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鳴叫”,詩人運用聯(lián)想,將前后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讓冬天“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蟈蟈的樂音”。


  詩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把大自然中生靈的鳴唱比喻為“大地的詩歌”,而“詩歌”又含有“歌唱”及“美好”之意。因此,詩句的含義是說大自然的鳴唱優(yōu)美如詩歌,永不停息,贊美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機。


  3、《蟈蟈與蛐蛐》一詩在構(gòu)思上有什么特點?


  這首詩全詩謳歌的是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充盈的生機。雖然沒有進行濃墨重彩的描繪,但富有內(nèi)涵,給人以廣闊的想像空間。


  這首短小而精致的詩,可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lián)想使二者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生動地表現(xiàn)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正如“審美鑒賞”里已經(jīng)指出的:這首詩字面上雖只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象;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表現(xiàn)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4、這兩首詩都是田園詩,試從田園詩的角度比較這兩首詩描繪的具體內(nèi)容的異同。


  田園詩一般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但因人、因詩而異,又各有其特點。比較《蟈蟈與蛐蛐》和《夜》這兩首詩的具體內(nèi)容,可從兩首詩描繪的主體對象及表達的思想感情兩方面進行分析。


  《蟈蟈與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歌頌了大自然的美好如詩,永遠歌聲不斷,永遠充滿生機。


  《夜》這首詩著力展示夜的靜謐、美麗,從而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請點擊下載附件

點擊下載

點擊下載試題:《夜》問題探究.rar

 

 

  《夜》問題探究-初中八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

文章下長方圖-作文精選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nèi)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cè)邊圖-1對1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