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心理咨詢 > 正文
內容頁banner-一對一體驗

《非常家長》1.4 家就是一個小地球

2012-01-05 16:34:48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一句話家教:

  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做父母的應該將社會元素融入到家庭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能力。

  家就是一個小地球

  家庭應該是什么?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先進個問題。

  弟弟出生后,姑姑和姑父就一直在探討:我們要為兒子搭建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給予他什么樣的生活?

  姑姑曾經抱著極大的熱情踐行從國內學到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孩子在她那里,是一塊需小心對待的寶玉。自從有了兒子,她的人生計劃就變成了陪伴這位“小皇 帝”的成長。“獨生子,應該嬌貴一點。”那時姑姑和姑父還沒打算要第二個孩子,姑姑總這么說,她不希望弟弟受一丁點兒委屈!

  但是姑父從開始就堅定了一個觀念:“孩子的家庭生活就是社會生存的實戰(zhàn)演習。我們要讓他一生下來就處在一個逼真的社會模型中,用現實的心面對和處理各種問題,而不是被溫暖的被子包裹起來,靠大人的力量把他送上人生的山頂。”

  對孩子來說,家庭的首要作用就是模擬一個微型社會。它應該具備社會的所有功能,提供一個安全的成長、提高,尤其可以加強競爭能力的平臺,讓他們在真正走向社會之前,得到較充分的鍛煉。

  其中,父母應該努力實現兩種角色:

  1. 秩序的管理者

  我們要讓孩子從小理解“秩序”的概念,在家庭內部構建一個與外界互相隨應的社會秩序,引導孩子去適應和遵守。他需要明白什么是真善美,能分辨好事與壞事,懂得感恩,具備正確的是非觀、非凡的價值觀以及高貴的情感基礎,為自己的成長筑下牢固的基礎。

  2. 規(guī)則的啟蒙老師

  生存就是讓自己活得好,并且活得有意義。父母較大的責任是傳授給孩子重要的生存規(guī)則,讓他看清社會的真相,并能保持內心的美好。這比背誦千首古詩和學 會百種舞蹈動作寶貴得多,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的關鍵,往往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他是否懂得遵從并且創(chuàng)造規(guī)則。所以,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小時候 很笨的孩子,長大后能做一番事業(yè),而那些自小被稱為神童或者記憶力很好的孩子,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泯然眾人。

  他們在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后者靠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機械地短期助力某些“可吸引人們關注贊嘆”的技能,只能風光一時。缺乏價值觀的塑造和思維分析能力的基礎,這樣的教育對他將來的人生沒有任何幫助。

  將孩子培養(yǎng)成“神童”,這是父母較大的罪惡。

  十幾年來,在弟弟的教育中,姑姑和姑父嚴格地遵守這兩條共識,并把它們量化,制訂了兩個主要標準:

  一、分清正常的寵愛和過分的溺愛,減少大人的越線;

  二、家庭生活要有一個穩(wěn)固的秩序,孩子要扮演秩序的維護者和建構者的角色。把家庭作為一個小社會來經營,就能使孩子早早具備對社會各種復雜變數的判斷力和適應力。

  “父母是孩子的先進任老師。”你會怎樣理解這句話?你要做的既不是搖籃,也不應是催他快步小跑的棍子。

  對人的一生來說,家庭教育既具有早期性,又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三至八歲是人生熏陶的開始,一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均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像語言表 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一個人大概的性格特征也在此時逐步定型。所以早期教育階段啟蒙的作用是強大的,往往會影響一生,所謂“染于蒼則蒼,染于 黃則黃。”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對于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來說,如果把他本人十七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四歲時就達到了50%,四至八歲又增加了30%,八至十七歲又獲得了20%。

  可見,三至八歲是一個人智力發(fā)展較迅速也是較重要的階段,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效果良好,將非常有助于孩子早期智力的發(fā)展。

  而且顯而易見的是,家庭內的社會關系有時比社會還難以處理,只有讓孩子理解人與人關系的復雜與現實,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才會變得簡單,否則暫時掩蓋,偽造一個假純真,只會讓孩子在長大后遭遇融入社會的苦惱,甚至出現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父母的重要任務,將家庭與社會優(yōu)秀接軌,讓孩子在走入社會之前,就接觸到社會的基本層面,懂得遵守規(guī)則,早早練就那些能夠盡快融入社會并且很好地生存本領。

  教育智慧:愛孩子,就勇敢地放開手

  父母要鼓勵孩子去獨立地做一件事,首先自己不要一臉愁容和不放心。要認真評估孩子的能力和事情的可行性,表現出對孩子的信任和輕松愉快心情;把緊張和擔心藏在心里。

  大人替小孩做事,很容易,但是不替孩子做事,卻很難。很多家長總是喜歡承包孩子的大事小事,甚至連孩子的思想也要霸占,這類父母表面上很辛苦,其實他 們總是以自我為核心,經常忽略孩子的喜好和需求,只滿足自己的想法,這種密不透風的“呵護”和“指導”,將家庭社會里的秩序打亂,也對孩子的成長空間產生 了影響。

  作為父母,除了要清楚自己、理解孩子,較重要的是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能讓孩子獨自做的父母就不要包辦;能讓孩子 獨自思想的家長就不要急于給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父母要裝得笨拙一些,這樣就會給孩子創(chuàng)造很多獨立的機會,鍛煉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

文章下長方圖-作文精選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邊圖-1對1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