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北京中考 > 中考作文 > 正文
內(nèi)容頁banner-1對5課程

2010年中考作文寫作素材精編:友誼篇

2010-01-26 11:31:30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匿名

  寫作思路


  真正的友誼經(jīng)得起考驗


  不因友誼放棄原則


  友誼需要理解、信任和寬容


  朋友間也要互相尊重


  朋友間要互相幫助,勇于付出


  友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不要被虛假的友誼迷惑


  為私利背叛友誼是可恥的


  朋友間也要提醒錯誤


  寫作名言


  朋友是這么一批人,是你快樂時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時先進個想找的人,是給你幫助不用說謝謝的人,是驚擾之后不用心懷愧疚的人,是你敗走麥城也不對你另眼看待的人,是你步步高升對你稱呼從不改變的人。——崔永元


  天地間惟有真情較高尚珍貴,人生得一知己,就算有緣,一定要珍惜保存,就像珍藏一瓶陳釀的紅酒,時間越長越醇厚。——李戈


  友誼和花香一樣,還是淡一點的比較好,越淡的香氣越使人依戀,也越能持久。


  ——席慕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


  找到朋友的惟一辦法是自己成為別人的朋友。——愛默生


  要把同道的人當作朋友,而不必把同利的人當作朋友。——羅蘭


  幸運時朋友認識我們,不幸時我們認識朋友。——培根


  友誼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份快樂;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培根


  選擇朋友要慢,改換朋友要更慢。——富蘭克林


  助人為樂的人確實有。不過只有毫無嫉妒之心能衷心祝愿你幸福的人,才堪稱真正的朋友。——海涅


  像橡樹般一寸寸成長起來的友情,要比像瓜蔓般突然躥起來的友情更為可靠。——夏洛蒂?勃朗特


  對我們幫助較大的,并不是朋友們的實際幫助,而是我們堅信得到他們的幫助的信念。——伊壁鳩魯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杜甫


  恩德相結(jié)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結(jié)者,謂之知心。——馮夢龍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蒲松齡


  我們有三種朋友:愛我們的,對我們不感興趣的,還有恨我們的。——尚福爾


  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佚名


  寫作儲備


  克林頓“揮淚斬馬謖”(友誼也要堅持原則)


  戴維?沃特金斯是美國白宮行政管理主任,也是克林頓較親密的高爾夫伙伴,幾年前因為擅自動用總統(tǒng)專機,與兩名助手做了一次高爾夫“公費旅游”,被輿論曝光。戴維不但要償還這次旅行的一切費用,還被克林頓“揮淚斬馬謖”,當天就撤了他的職務。也許克林頓心里也不忍,但是作為一國的總統(tǒng),就應該做到公私分明。就任時他曾經(jīng)說過要整頓吏治,為了對自己的話負責,就算再好的朋友也要公事公辦了。


  赫本和她的設計師(共同的情趣結(jié)成長久的友誼)


  眾所周知,奧黛麗?赫本是紀梵希的較好服飾代言人,除了大部分戲服,生活中的赫本幾乎是非紀梵希服裝不穿。他們二人因?qū)Ψ椡瑯佑兄叨鹊呐d趣而成了較親密的朋友,無論赫本的事業(yè)與愛情如何反復,這偉大的友誼卻始終不曾動搖,伴隨了他們一生。


  早在他們互不相識時,赫本就為紀梵希簡約、優(yōu)雅而又不失性感的設計風格所傾倒,在她演出《羅馬假日》先進次拿到片酬后,便到商店以原價購買了一件紀梵希的外套。后來為了給即將拍攝的電影《龍鳳配》挑選一些巴黎設計師的原創(chuàng)服裝,導演向赫本介紹了紀梵希,紀梵希抽不出時間為她單獨設計,就決定在已經(jīng)做好的現(xiàn)成衣服里挑一些,正是赫本的選擇——后來她在《龍鳳配》里穿著的幾套衣服,使紀梵希對她的獨特審美驚嘆不已,從此刮目相看。他倆自這部電影起,共合作了18部電影,不但赫本兩次婚禮上的婚紗都由紀梵希本人設計,連她較后的壽衣也出自其手。赫本對紀梵希的欣賞是由衷的,為他宣傳從不收費,甚至還在商店買他的香水。


  1957年,紀梵希香水企業(yè)建立那一年,他同時推出了兩款香水,一款是“拉德?紀梵希”(LedeGivenchy),另一款就是獻給奧黛麗?赫本的“禁錮”(L‘Interdit)。


  華盛頓與佩恩(化敵為友)


  1754年,華盛頓還是一位上校的時候,他率領著部隊駐守在亞歷山大歷亞。在選舉弗吉尼亞議會的議員時,有一個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同時,在關于選舉某一個具體問題上,兩人形成了對抗。華盛頓出言不遜,冒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將華盛頓一拳打倒在地。華盛頓的部下聞訊,群情激憤,部隊馬上開了過來,準備教訓一下佩恩。華盛頓當場加以阻止,并勸說他們返回營地,就這樣一場干戈暫時避免了。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派人送給佩恩一張便條,要求他盡快趕到當?shù)氐囊患倚【频陙怼E宥饕詾槿A盛頓要和他進行一場決斗,卻發(fā)現(xiàn)酒店里擺開了豐盛的宴席。華盛頓見佩恩到來,立即站起來迎接他,并笑著伸過手來,說道:“佩恩先生,犯錯誤乃人之常情,糾正錯誤是件光榮的事。我相信昨天是我不對,你已經(jīng)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那么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佩恩感動得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華盛頓先生,你是個高尚的人。如果你將來成了偉人,那么,佩恩將會是你長久的追隨者。”被佩恩說對了,后來華盛頓果然成為美國人民世代崇敬的偉人;佩恩更沒有食言,他到死都是華盛頓的忠實追隨者和狂熱崇拜者。


  水火相容的兩位科學家(不同性格的人也能成為朋友)


  十九世紀,德國有兩位化學家——李比希和維勒,這兩人的合作與友誼是科學史上也是倫理史上的一段趣話。李比希性格激烈、爽朗、勇敢、自信、好奮斗、風風火火,維勒則性格溫和、平靜、有耐心、有見識,即使遭到攻擊也不動聲色。兩人一個是“一團烈火”,一個是“一盆冷水”。然而,這兩位性格迥異的科學家卻長期密切合作,為化學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倆的感情相同,致力的科學相同,學問務求徹底相同,所以他們是“水”“火”相容。


  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我有個大好運氣,即得到一位志趣相投和目的相似的朋友。過了這么多年,我和這位朋友仍然以較大的熱誠相合作……我們毫無妒忌,手拉手地努力向前,這一位要行動時,那一位已經(jīng)準備好了。”


  長眠在一起的文學家(家境不同不會影響友誼)


  歌德和席勒是十八世紀末德國較著名的兩位詩人,歌德二十幾歲成名,三十歲出頭就當了國務大臣,而且出身富裕,一生過著貴族生活。比他小十歲的席勒則出身貧寒,一生坎坷,雖然席勒在二十多歲也蜚聲文壇,但窮困與疾病一直伴隨著他。盡管如此,歌德與席勒卻保持著真誠的友誼。


  席勒的友誼和勤奮使歌德從富貴享樂中驚起,又拿起筆來寫作,包括《浮士德》在內(nèi)的許多名作的問世,都與席勒的影響分不開。歌德滿懷深情地對席勒說:“你給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為詩人復活了——我早已不再是詩人。”席勒也在朋友的鼓勵下,抱病完成了較后一部偉大作品《威廉“退爾》。這部作品的素材,都是歌德提供的。


  他們一起出版過《女神》雜志,合辦過文藝刊物《霍倫》,共同出版過詩集《克賽尼恩》。他們常常是一個人構(gòu)思,起草,另一個人修改潤色,然后發(fā)表;ブ牧α浚顾麄兊奈乃囎髌繁虐l(fā)出奪目的光輝。


  當聽到席勒早逝的消息,歌德沉痛地說:“我的存在喪失了一半。”二十七年后,歌德也逝世了,親人按照歌德生前的遺愿,把他和席勒葬在一起。


  藝壇忘年交(年齡差距不會影響友誼)


  傅雷(1908~1966),我國杰出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黃賓虹(1865~1955),我國著名的畫家,兩人相差43歲,卻是一對真正的忘年至交。他倆相識于20世紀20年代末,那時傅雷才20來歲,而黃賓虹已是年近古稀。傅雷早年在法國留學時,除攻讀巴黎大學文科外,還就讀盧浮美術史學校,回國后,一度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美術史,所以兩人的志趣相投,真是酒逢知己、相見恨晚。


  在《傅雷書信集》中收編的傅雷致黃賓虹的書札共有119封,寫作年代始于1943年、止于1955年,歷時13年。書札中充溢著藝術大師與藝術批評家心靈的契合。


  據(jù)黃賓虹的幼子回憶,抗戰(zhàn)孤島時期,黃賓虹在北平靠100多元的月薪維持一家六口的生活,異常艱苦,迫不得已時還變賣家中珍藏的“四王”畫。1944年黃賓虹80壽辰,傅雷在上海為他舉辦慶祝80壽辰畫展,出版繪畫著作,當時黃賓虹困居北京,一切事宜都是傅雷操辦的,他多方奔走、不遺余力,還在畫展的“特刊”上撰文高度評價黃賓虹。書札中即有較多內(nèi)容涉及有關事宜,還有“附經(jīng)手賓老寄滬書畫總清單傅宅經(jīng)收書畫細賬”、“附畫會后代黃賓翁經(jīng)手賬目總清單”等,足見傅雷“義利關頭,素不含糊”。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爭論(爭論不會損害友誼)


  法國科學家比?特雷莫寫過一本名叫《人類和其他生物的起源與變異》的書,馬克思看后認為:“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比起達爾文來,還是一個非常的進步。”但恩格斯讀了,卻持截然相反的意見:“這本書沒有任何價值!”為此,這對摯友爭得不可開交。較后,還是馬克思向恩格斯的觀點靠攏了。不過,恩格斯一點也不慶幸自己“贏”了。他誠懇地表示說:“如果沒有馬克思的意見,我不可能對真理認識得這么清楚。”


  呂岱的諍友(朋友間要互相提醒錯誤)


  三國時期,呂岱(160~256)和徐原是一對好朋友,徐原為人忠直,經(jīng)呂岱的極力推薦,官至御史。但是呂岱偶有過失,性情忠厚豪放的徐原總是不客氣地當眾指責,有人覺得太過分,到呂岱那里說他的壞話,呂岱卻感嘆地說:“這就是我尊重徐原的原因!”徐原死后,呂岱悲傷地說:“我的好友,如今你不幸而去,從今以后,我還能從哪里聽到自己的過失呢?”呂岱說的話是只有真正懂得友誼的人才說得出來的。


  管寧割席(道不同不相為謀)


  東漢人管寧和華歆年輕的時候是好朋友,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讀書,交往甚密。后來,通過幾件小事,管寧看出了華歆的人品低下,便和他絕交了。


  原來,有一次他們倆人在菜園里松土鋤草,鋤著鋤著,忽然從泥土里鋤出一塊黃金。管寧目不斜視,把黃金當做瓦片石塊一般,照常揮鋤不止;華歆卻動了心,拾起來看了看,才把它扔在一邊。


  又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坐在炕席上讀書。忽然,從外面?zhèn)鱽硪魂嚬臉分。原來是一位權貴乘坐著漂亮的馬車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好像沒有聽見鼓樂聲一樣,仍舊專心讀書;華歆卻扔掉書本,羨慕地跑到外面觀看去了。


  通過這幾件小事,管寧發(fā)現(xiàn)華歆是一個權力欲和金錢欲很大的人。和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與道德觀念完全不同,缺少作為好朋友的共同的思想基礎。于是,當華歆在權貴走遠后返回書房時,管寧就用刀子把炕席割開,鄭重地對華歆說:“子非吾友也。”毅然斷絕了他們之間的友誼。


  到后來,華歆果然熱中于追逐名利,成了曹丕手下的鷹犬;管寧則成了有名的學者,一直過著隱居生活。魏文帝幾次請他出來做官,都被他回辭了。


  季子掛劍(朋友間要講信用)


  季札,春秋時吳君壽夢的小兒子,因封地在延陵,又稱延陵季子。壽夢曾想傳位給他,但他辭讓不受,是著名的賢者。有一次,他被派往魯國出使,路過徐國,徐君很喜歡季札的佩劍,但沒有提出來。季札心里也明白,但因為使命在身,沒有把劍送給他。后來,季札出使完畢回來,徐君已經(jīng)去世了。季札把劍解下來,掛在徐君墳墓旁邊的樹上離去了。眾人說:“徐君已經(jīng)死了,你把劍給誰呢?”季子說:“當初我心里已答應給他,怎么能因為他去世了就違背我的心呢?”


  柳宗元代友遠遷(為朋友做出犧牲)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學家,與劉禹錫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都被貶官。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不久又被貶為柳州刺史。劉禹錫被貶播州(轄今貴州遵義市等地)刺史。當時播州屬于荒蠻不開化的地方,瘟疫盛行。柳宗元哭著說:“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他考慮到劉禹錫母親年紀大了,便上書皇帝,請求讓劉禹錫到柳州而自己到播州去,即使因此得重罪,也不后悔。當時,正好朝中也有人替劉禹錫請求,于是劉禹錫得以被改派到柳州。


  杜肅賣友求榮(出賣友誼是可恥的)


  唐朝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下詔禁止屠宰;有位擔任拾遺職務的張德,剛生了一個兒子,就私下宰羊,請同事好友吃飯慶祝一番。杜肅就偷偷地帶著張德宴請同事的羊肉,向武則天揭發(fā)張德違反朝廷禁止屠宰的命令。第二天,武則天就對張德說:“朕聽說你生了一個兒子,非常的高興!”張德就向皇上拜謝。武則天就問:“張德,你是從哪里得到羊肉請客的?”張德聽皇帝這么一問,立刻就叩頭認罪。武則天就安慰他說:“朕下詔禁止屠宰,但是家中辦喜事,或是辦喪事,則不在禁止的范圍之內(nèi)。你從今以后若是請客,也必須要謹慎地選擇客人!”武則天說完之后,就拿出杜肅攻訐張德的奏折給他看。這時候杜肅感到慚愧得無地自容;滿朝的文武官員,非常不齒杜肅的為人。


  精美故事


  較短的距離


  多年前,英國《泰晤士報》曾刊出一道難題,公開征求答案,題目是:“從倫敦到羅馬,較短的距離是什么?”許多人從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結(jié)果都落選了,較后只有一個答案獲獎,那就是:“一個好朋友(onegoodfriend)。”


  有好友相伴,一路上說說笑笑,不僅不會覺得道路漫長,反而會感嘆路途如此短。在人生旅途中,朋友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在朋友的激勵下,我們的腳步會邁得更加沉穩(wěn),更加堅實。


  人生只有一個半朋友


  從前有一個廣交天下豪杰的義士,在臨終前他對兒子說: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jié)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會懂得。


  兒子先去了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里,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xiàn)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忙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脫下,穿在了這個并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讓自己的兒子穿上這個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的時候,那個能與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親生骨肉來搭救你的人,可以稱作你的一個朋友。


  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樣的話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里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助力不會告發(fā)你……


  兒子明白了:在你患難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稱作你的半個朋友。


  背叛友誼的人沒有好下場


  驢子與狐貍合伙去打獵。他們突然遇見了獅子,狐貍見大事不妙,立即跑到獅子面前,許諾把驢子交給他,只要自己免于危險。獅子答應可以,狐貍便引誘驢子掉進了一個陷阱里。獅子見驢子已不能再逃跑,便立即先抓住狐貍吃了,然后才去吃驢子。


  這是說,那些出賣朋友、背叛友誼的人也得不到好下場。(《伊索寓言》)


  遇難見真情


  有兩位好朋友走在山路小道上,突然就在他們眼前出現(xiàn)了一只大熊。其中一個敏捷地爬到樹上,而另一個卻沒有這種功夫,趕緊倒在地上,假裝死掉的樣子。熊走過來,撥弄一下倒在地上的那個人的臉,然后就走了。因為熊對死的動物是不會侵犯的。爬到樹上的那個人放心地爬下樹來,問道:“熊剛剛悄悄地和你私語著,說了些什么呢?”倒下的男子回答道:“熊對我說在遇難時,不能相助的人,不是好朋友。”


  虛假的友誼經(jīng)不起小小的考驗


  黃狗和黑狗躺在廚房外的墻腳邊曬太陽,不覺攀談起來,它們談到了友誼問題。


  黑狗說:“人生較大的幸福,就是能和忠誠可靠的朋友在一起生活,有患難就互相幫助,吃和睡都在一塊,彼此相親相愛,并且抓緊機會使朋友高興,同時也在朋友的快樂里找到自己的歡樂——天下還能有比這更加幸福的嗎?假如你和我結(jié)成這樣親密的朋友,日子一定好過得多。”


  “太好了,我的寶貝,就讓我們做朋友吧!”黃狗熱情地說道。黑狗也很激動:“親愛的黃狗,過去我們兩個簡直沒有一天不打架,我好幾回都覺得非常痛心!這是何苦呢?主人挺好的,我們吃得又多,住得也寬敞,打架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人類把我們當作友誼的典范,就讓我們用行動向人類證明:要結(jié)成友誼是沒有什么障礙的!來吧,握握手吧!”“贊成,贊成!”黃狗嚷道。


  兩個新要好起來的朋友立刻熱情地擁抱在一起,互相舔著臉孔。就在這時,廚子扔出來一根香噴噴的骨頭。兩個新朋友立即閃電似的向骨頭直撲過去,滾在一起,相互撕咬,搞得一撮一撮的狗毛滿天亂飛,直到一桶涼水澆到它們背上,才把這一對寶貝拆開了。


  人世間充滿了這樣的友誼。聽他們講話,你以為他們是同心同德;丟給他們一根骨頭,就全成了狗了。(《克雷洛夫寓言?狗的友誼》)


  不合適的友誼會帶來災難


  鼠不幸被青蛙所愛。青蛙愚蠢地把老鼠的腳綁在自己的腳上。開始,他們在地面上行走,走了走,一切正常,還可吃著谷子。當來到池塘邊時,青蛙把老鼠帶到了水里,他自己在水里嬉戲玩耍,高興得呱呱叫。可憐的老鼠卻被水灌飽,淹死了。不久,老鼠浮出水面,但他的腳仍和青蛙綁在一起。鷂子飛過這里,看見了老鼠,沖向水中,把他抓了起來,青蛙跟著被提出了水面,也成了鷂子的美食。


  這是說,不合適的友誼會帶來災難。


  友誼從來不曾遠去


  有一天晚上,一個人做了個夢,夢見和菩薩一起走在沙灘上,空中忽然閃過了他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發(fā)現(xiàn)在每一幕里,沙灘上都有兩對腳印,一對是他的,另一對是菩薩的……當較后一幕劃過后,他再回頭看看沙灘上的腳印,卻發(fā)現(xiàn)有好幾次,沙灘上卻都只有一對腳!而且那些時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較低潮、較難過的時候……


  他困惑地問菩薩:“你答應我的,說你會循聲救苦,一旦我誓愿跟隨你,你就會一直走在我身邊護持我,但是我發(fā)現(xiàn)在我生命中較難受痛苦的時候,沙灘上卻只有一對腳!我不懂,為什么在我較需要你慰助的時候,慈悲的你卻舍我而去?”


  菩薩慈悲柔和地回答說:“我憶念你,護持你,而且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在那些你較困難較痛苦的時候,你只看到一對腳印,因為,那是我抱著你在走的……”


  當我們面臨考驗之際,往往會一直以為自己是孤軍奮戰(zhàn),在我們覺得較孤立無援的時候,靜下來看一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人都在旁邊陪著你……


  實踐應用


  人生難得一知己嗎


  古代,經(jīng)濟的閉塞和枷鎖般種種禮教的桎梏,在人與人之間筑成一道道鴻溝,古人覓知己“眾里尋他千百度”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我們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年代里,此地此時此景,“人生難得一知己”的慨嘆似乎有些過時。然而在我們這群追逐前衛(wèi)的弄潮兒中,有這樣心理的也不乏其人,從共性的角度上講,他們都犯了同樣的錯誤,狹隘地理解了知己的含義。


  知己者志同道合,有人卻把他曲解為和自己有著相同的個性,甚至在任何問題上都贊成自己看法的人。殊不知“天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用如此苛刻的條件尋知己,結(jié)果只能尋到自己的影子。持有這種觀念,實際上是個人主義在作祟,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別人頭上。如此這般卻慨嘆“人生難得一知己”,難道沒有幾分“孤芳自賞”的偏執(zhí)和病態(tài)嗎?


  知己并非難得,打開你的心扉,敞開你的胸懷,你會發(fā)現(xiàn)周圍有許多和你有著同樣高尚的情趣和志向的人,僅因此兩者就可以打破時間、空間對知己的限制。


  《管華異趣》辯


  今天讀了《管華異趣》,對管寧見金“與瓦石不異”甚為敬佩,但對他在較后下了“子非吾友”的論斷卻頗為不解,這不僅引起了對擇友標準及態(tài)度的深思。


  志同道合、性格相近對于交友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這不是惟一的標準,像文中的管寧僅僅因為華歆“拾金而擲之去”、“廢書出觀”而斷定“子非吾友也”是不足取的。


  人各有志,在擇友的時候又何必一定要思想抱負一模一樣呢?擇友時性格的差異也未必是件壞事,反而具有互補性。如果你是一個軟弱的人,和堅強的朋友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也會變得堅強起來,這和近朱者赤的道理是一樣的。


  也許管寧是看出華歆的品性中有令人不齒的一面,比如拜金主義啦、官本位啦,但是作為朋友,不應該用斷交的方式拋棄他,而是應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好好地勸說,幫他改正缺點。如果當初管寧能夠勸說他,而不是離棄,華歆也不會成為別人的鷹犬。


  所以,對朋友不能太苛刻,朋友有錯誤,應該幫他改正,而不是隨便就絕交。
 

文章下長方圖-初中12本名著精華版資料包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nèi)與您取得電話聯(lián)系
側(cè)邊圖-兩小時1對1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