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曾經(jīng)聽說過,填報志愿相當于第二次高考,所以填報志愿也很重要。相關人士提醒考生們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主要依靠自己的實力,還有填報志愿的時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家長與老師應多幫助考生,多給他們以人文關懷,多給他們以心理支持,多幫他們分析,多給他們出主意,消除考生各種可能影響到其填報志愿的心理誤區(qū),使他們能比較科學、正確地填報志愿。填報志愿的時候要避免以下心態(tài):
心態(tài)一:冒險
有些考生心氣高,報志愿時常常不顧自己的實力,考不上就復讀;有的是受家長影響,家長就是希望孩子上北大、清華,分數(shù)明明不夠,還是一個勁兒地“鼓氣”。
心態(tài)三:沖動
2001年,某市一個班有三個成績差不多的同學想報清華,后來又有了四五個。有同學說:“他報清華,我不報清華這不是虧了嗎。”問題是,他報清華不被錄取,你同樣也不被錄取。
心態(tài)二:自負
一湖北考生高考時是620多分,認為自己報什么學校都行,其實,他的分并不算很高,結果是報了某某大學未被錄取。
心態(tài)四:攀比
攀比心理常常表現(xiàn)在成績相同或相仿的同學之間,這與嫉妒心理有關。我在某個學校講課結束后,一女生找到我說:“王老師,我有個想法不愿意別人知道,我一模成績是520多分,我01班里有六個女生一模成績過了600分,她們想報某某學校,我也要報,我不服氣她們,她們能報我為什么不能報?我覺得她們的學習也不是太強,我不服氣,她們報某某學校我心里嫉妒,王老師,你看我跟她們報一樣的學校行嗎?”
心態(tài)六:自卑
我建議,有自卑心理的同學要根據(jù)自己自卑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報考志愿時也要實事求是。
心態(tài)五:依賴
有的考生對我講:診斷歸我,報志愿歸父母,父母不能代替我診斷,但是報志愿是他們的事,他們讓我報什么我就報什么。其實,有這種依賴心理的考生喪失了自己報考志愿的權利。上大學是自己的事情。誰來念大學?誰對自己較了解?爸爸、媽媽的意見要充分聽取,但不能完全交給爸媽,這實際上是對自己和父母的不負責任。
心態(tài)八:恐懼
有些考生懼怕報志愿,無論是考前報,還是考后估分報以及考后知道分報志愿。有孩子告訴我:“王老師,我一聽說報考志愿心里就發(fā)緊,想想這是自己一輩子的事情,志愿報不好,就可能影響到自己的一生,非常害怕。”有的考生則是一聽說報志愿就心里發(fā)慌,手心出汗,甚至腦子一片空白。
心態(tài)七:僥幸
有考生誤認為診斷是碰,報志愿也是碰,存在著嚴重的僥幸心理。我希望這些考生報志愿前要冷靜、沉著,特別要爭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根據(jù)學習實力填報志愿。考后報志愿的更要慎重。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農(nóng)博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診斷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